刘兴亮:新与旧的平衡点是融合创新
2021-06-10 15:41:56
  • 0
  • 0
  • 1
摘要:用智能化去重构梳理出业务的架构与路径,这是行业智能化的关键。“新IT”的使命是通过业务的融合创新,让行业变成更好的自己。刘兴亮为“新IT”定了六脉神剑,A是AI,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E是边缘计算,F是雾计算。他表示“旧IT”到“新IT”是从颠覆变成融合的关系,万物互联是以5G为底座的新一轮智能化转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好当下尤为重要。将人最大程度的解放出来去干更为有意义的事情是他特别期待和向往的。新与旧的平衡点是融合创新,是更加迅速的应变与结合。

今天谈新旧IT,为什么一说到“新IT”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呢?因为我们被称为旧IT人,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新IT”一定要参考一下。

“新IT”的六脉神剑

我的标题是给“新IT”亮三点。我们的主题是“新IT”,我发现除了首字母以外,其他词都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变化太大了。

这是我定的“新IT”的六脉神剑,A是AI,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E是边缘计算,F是雾计算。最重要是AI,现在包括我们传统企业都非常认可。其次B区块链,它这个智能和约,对我们整个社会,我们的思想,哲学层面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旧IT”到“新IT”从颠覆变成融合

我重点说一下“旧IT”、“新IT”,它到底有什么变化?亮三点,我们先说左一点,“旧IT”和“新IT”,我们的关系,过去我们“旧IT”的时候,经常说我们颠覆行业,经常说零售行业被颠覆了,我们的书店被颠覆了,我们电报行业被颠覆了,喜欢用这样的词。但是过去我觉得是不对的,为什么互联网+这么火,为什么不用了,因为互联网+不是一个颠覆的概念,+互联网更温柔一些。我们“新IT”更多讲的是融合,融合这个词更好,它更多的是你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包括我们做“新IT”,智能化转型,我们用智能化去重构梳理出那些核心的业务场景,数字化的架构和这样的路径,是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我觉得我们角色不再是以前的颠覆者,是通过科技和业务的融合创新,让行业变成更好的自己。过去我们信息化转型,你下来我教你怎么做,我变成主驾,这就是像智能驾驶一样,亦庄搞无人驾驶的出租车,过去人还坐在主驾位置上,现在慢慢开始坐在副驾驶上去了,再后来慢慢坐到后排去了,甚至慢慢这个人就撤离车了,没有人了。这个特别像我们从“旧IT”到“新IT”,你和客户的关系,过去我们都是把客户叫来,我们坐在主驾驶,智能化转型我们要重合,现在我们要坐在副驾驶,让客户变成更好的自己。下一步我们逐步会退到后排,让客户做更好的自己。我们要从颠覆变成融合。

右一点,就是方向,过去我们更多是纵向的,你可以理解为在企业内部,或者在一个产业链上,我们通过信息化帮助他做系统,帮助你ERP怎么做一下,销售体系做一下,怎么变得更好,都是纵向的。但是现在我们变成横向,这也是我们以5G为底座的一轮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过去我们是针对一个公司,未来我们更多面向一个行业,一个产业,横向的铺开,万物互联。虽然说5G还不能万物互联,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千物互联,我们先搞起来,我们更好的也做起来。

下一点,就是基础设施,更多我们从平台到生态的转变。过去是做成一个平台的公司,但是现在我们更多是做一个生态公司,我们搞出来操作系统就够了吗?我们那么多的合作伙伴跟自己来配合,包括我们的智能化转型,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基础设施,我们要从平台向生态转变。

“新IT”的亮三点

抛开“旧IT”,光说“新IT”,我们有什么顿悟呢?也是亮三点,我们先说左一点,从同意到会意。我们过去的体系都是按部就班的,这是我们工业化思维带来的。比如说企业没有领导签字什么也干不了,我们都是同意的过程,我们都需要签字,都需要同意。包括我们今天来这个会场,我们进来第一个人先门口按一下灯,把灯打开,我们走的时候最后一个人按一下开关把灯关了,这都是我们过去的社会规则。这个规则是很好的吗?效率是高的吗?不是。会意,比如说企业不再需要领导签字,能不能一个眼神就可以。有没有可能一个眼神都不需要就会意了。

因为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我喜欢摆弄这个东西,各个厂家也有很好的东西,我家里有三、四百个智能产品,基本上实现从同意到会意的过程。你可以理解为我身后有了一个虚拟管家,而且我在家里做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家以前做完饭还得叫大家来吃,我们家又比较大,不知道小孩在哪。我在厨房设了一个按纽,按一下就会叫,来吃饭了,而且每层叫的声音都不一样,这个很有趣。

过去我们所有的声音也好,包括我们的协作也好,都是按部就班的。你稍微偏一点问题不大,但是计算机不成,老IT时代是不行的,但是在我们“新IT”时代是可以的。

右一点,从给人用到给机器用。过去我们做东西的核心都是给人来用。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忙,还没有休息的时间。现在智能化转型是给机器来用,让机器去干活。至少在生产层面我觉得我们人要大规模的撤退,让机器进去,以后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人,都搞成机器,这是智能化转型在未来5到10年有可能会出现的事情,或者部分行业会实现,至少生产过程不需要。

再说下一点,我们人干什么?人有人的用处,机器有机器的用处,我们人去别的地方发挥用处。我们生产过程为什么还需要人呢?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需求,研究、提供更适合客户并且最大限度对用户有帮助的产品,不再是统一供应。我们把人解放出来干很多非常有意义且有意思的事,这就是我特别期待的,特别向往的。

互联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最后我总结一下互联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一个字是“吹”,互联网早期都是在吹,没有互联网干不成的事儿,但那时候的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第二个字是“堆”,门户时代我给你堆一堆的信息,分门别类让你挑。

第三个字是“搜”,菜太多了,我们吃不过来怎么办?我们去搜。

第四个字是“推”,我们越来越懒,连搜都懒得搜了,能不能想吃的时候你给我送到面前,可以,我把你喜欢的信息给你推过去,我通过算法,很精准的推送你需要的信息。

截止到现在,我们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互联网的昨天和今天,但明天是什么样子呢?就跟我们今天的“新IT”、智能化转型密切相关,我用“浪”这个字来形容,我理解这个“浪”,不再是机械的,古板的,别扭的干事,未来我们人就干有意思的、有乐趣的事儿。这就是我想像中的未来。尤其我们智能化转型以后,人就要“浪”,而且人“浪”了以后,你的灵感、创造性都会来。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李白不喝酒没有好作品呢,他“浪”了以后更会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性,未来的世界可能会更有意思。

最后这一页就是达尔文的一句话,世界上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应变迅速的。谁能够结合得更好,谁可能成为一个长生不老的物种。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

(刘兴亮,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执行主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