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保护孩子,从每一个家长做起
2021-05-31 15:37:00
  • 0
  • 0
  • 0
摘要:在数字社会,未成年人保护面对的是一场闻不到毒气和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堪称史无前例。现在未成年人欺凌存在泛在化的趋势,有空间性、时间性、群体性、持续性的特点,网络的记忆性很难被删除。
现在谈未成年人保护,是成年人出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深的责任和担忧。另外,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还要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保护孩子,要从每一个家长做起。

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真的很棒,我一直跟方博士讲,上海跟北京确实没法比,北京一到周末就有各种的研讨会,所以上海还是需要向北京多学习。

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各位聊一点我个人的看法。6月1号下午,我们中心跟上海市教委和公安局也有一个相关的六一活动,主题就是数字社会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我跟大家讲一点我个人的体会。

我引用过去一位老哲学家胡适先生的一句话: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要考察三件事,第一就是看怎么对待小孩子。我们马上在六一要正式实施两个法,一个《未成年保护法》,一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可能就是我们新中国怎么对待小孩子的一个实际行动顺便说一句,当时胡适先生说第三点,怎么利用闲暇的时间,可能不是胡适先生想像的那个样子,但是事实现在就是这个样子。

我讲一个身边真实的案例,我们中心有一个大律师是我常年的法律顾问,他给我提供了一个样板,就是事务所的一个律师函,这是发给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业界的同仁应该都很熟悉,这个公司就是知乎。上海著名的某中学高一的一个女孩子,就是知乎上有人点名道姓,问你们怎么评价这个学校的某某某。这个孩子家庭有点社会资源的,已经找到了上海和北京的通管局、网信办,这件事最后也没搞定,人家也没说什么,只不过浏览了7000次,只不过说这个孩子这个那个,好像也谈不上什么。我觉得现在未成年人保护,特别在网络时代最大的就是怎么操作,怎么落地,怎么执行。

最后为这件事,我们大律师花了两周准备素材,引用各种法律条文,最后知乎没有任何回复。这件事实际上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经费花了2万块。所以在上海我们做过一个测算,能为孩子在类似知乎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上遭受到人身的不公正待遇,能够找律师的,可能就1%,能够找律师后愿意花2万块钱的就是万分之一。这还是在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只是一个基底,但是怎么操作,我想这是路漫漫。

当时这个孩子家长找了校长,校长就把这条信息发给了孩子的家长,说我还在知乎上被点名道姓,我也没办法。这都是上海非常有名的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校长的遭遇,可想而知普通的孩子,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学校呢。

六一儿童节的起源,捷克你们可能去过,一个小村庄就是六一的起源,现在可能也就400到500人的地方,右下角的地方就是我当时拍的一组照片,这就是1942年7月2号,德国纳粹用移动的毒气室把82个孩子给毒杀了。六一其实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日子,不是欢天喜地非常愉快的日子,今天在数字社会,未成年人保护可能面对的是一场闻不到毒气的,看不到硝烟的战争,并且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事情,所以这就是难度。

既然刚才说了上海名校孩子的遭遇,我想先从欺凌的泛在化讲起来。现在咱们新版的《未成年保护法》里面对学生欺凌做了一个定义,学生欺凌不只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一个事情了。2019年的时候,北一中院发布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白皮书,有两条信息还是值得分享的,里面体现了校园伤害案的重要原因,有一半的校园欺凌最后发展为网络欺凌、网络恶意传播和网络暴力。不是这件事处理完了就完了,它会延续,因为有网络,无边无界的网络,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近七成的未成年人犯罪和近六成的未成年人被害刑事案件都存在未成年人不正常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问题。我们很难用语言形容网络上大量不良的、不健康的东西。今年6月1号除了《未成年保护法》,还有一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是双刃危机,这个难度又加倍了。我的观点是,现在未成年人欺凌是泛在化的趋势,空间性、时间性、群体性、持续性,现在所有的网络都讲社交性,你只要上网,上抖音,最后你会发现你可能被外国人欺凌了,你被哪的人欺凌了,这个群体性扩大了无数倍,包括持续性,有的你可能根本没办法删除。所以欧盟的GDPR一定强调,我是要网络的记忆性被消除的,是可以被删除,但是现在看起来是很难的。

回到刚才的案例,前天我跟律师聊的时候,用谷歌搜了一下还有。所以这个持续性可能知乎给你断了,在国内访问不了,但是到谷歌上去搜,它依然持续,持续保持着伤害。那孩子在结婚生子之后怎么样,这个不知道。

接下来说一下未成年人犯罪,六一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这是官方最高检的一个数据,其实各位能看到,起诉的2019年6万多,最后逮捕的4万多,这个数字按道理来说还可以放大若干倍,所以这个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不是说我们只是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好像是一只弱小的羔羊,现在不是,我们的未成年人是非常厉害的,所以犯罪的比例这么大。

最高检对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是8个字,稳中有变,这个数字它背后是变化的,变化的背后可能带来很多隐性的犯罪,我们看不见的犯罪。它专门提了一个案例,这是很典型的,就是一个成年人骗这个小孩,用社交软件,自拍淫秽图片发给他看。一审认为不构成猥亵儿童罪。武汉市的检查院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猥亵儿童,具有相同的危害性,所以最后改判。最高检把它作为指导性的案例,这个相当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以往所有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理论上讲我们都映射一下,映射到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可以映射出很多,可能都是一审不判的,但是再审可能就是犯罪的,我认为这个可能未来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再看比例也是很有意思,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最多的无业人员,还有8%的学生,工人就比较少,工人比较忙,无业人员就意味着他时间多,不是他到大马路上去溜,就是他在网上溜,这是一个将来的趋势。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每个地方大量的网警,其实就是对付大量在网上逛的,寻找目标的犯罪嫌疑人,这是我们一个新的特征。

包括罪名也有变化,叫稳中有变。2017年的时候是盗窃比较突出,现在猥亵儿童比较突出,现在寻衅滋事特别的突出,强奸特别的突出,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可能咱们没有时间展开了,我觉得像彭老师他们专门研究法律的,特别未成年人保护的,我觉得你们从这个数字变化的背后,应该能够解读出一些它的内涵,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包括抢劫、盗窃越来越少了,现在你到一个商店里能抢什么,都是微信支付,都是支付宝,他没钱。所以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很多其他的犯罪类型。我觉得未成年人学了黑客技术之后,他的犯罪可能还是抢劫,还是盗窃,但是是看不见的,我认为这个就是未来的趋势。

还有一个就是同性恋和艾滋病。我们今天不管同性恋是一个什么人权,我们先从医疗卫生的角度讲,它和艾滋病确实有非常明确的相关的关系,因为都有数据。《财新周刊》在2019年第一期封面谈的就是这个事,谈的是所谓的淡蓝,实际上就是男同,叫男男同性恋的事。我不知道他这里面有没有谈艾滋病,我想当时他的文章受到了很大的攻击。

在这个地方我说两句,这是官方的数据,差不多14年,2000年到2014年积累的数据,上面有两条交叉的X的轴,你能看到原来比较厉害的是吸毒,现在呈35度上升趋势的就是MSM,就是男性的同性恋。这个其实大家可以想像,为什么男性的同性恋更容易导致艾滋病,生理结构大家想想就明白了。所以这个数据虽然说现在我们中国卫健委官方没有从2014年再续,但是我相信快了,基本上就是十来年取一个数据,如果再过十年左右,我估计到2025年左右可能会有数据,如果你按照蓝色这条线再往上走的话,你可以想像男同跟艾滋病的关联关系会有多大。

这个数据各位已经看到,2014年的时候相关性同性恋已经能占到四分之一了。另外补充一点,北京市的卫生系统曾经做过连续若干年的调研,同性恋大多数80%以上都是通过社交网络,通过网络方式交友的。我们看到同性恋酒吧、公园角那个都是很少很少的,我相信这个数字很保守,我认为早就超过95%以上,甚至接近百分之百,基本上就是通过网络同性恋交友。它最后会造成什么?刚才已经看到了。

我们今天谈网络社会,我们建设到现在,大家都认为是1994年,已经若干年了,经过那么多年的建设,我们现在有一个数字社会大概的原型。我们谈的未成年人,如果按18岁算,就是2003年出生的孩子,00后当然一生下来就是在数字环境下,是典型的数字原住民,也是我们未来预防他们犯罪,预防他们被网络侵害最大的主体。我个人觉得特征,因为整个中国网民的结构,最新的数字,已经接近10亿了,我认为将来差不多已经到顶了。从结构看学生占了最大的,即便我们把大学生算上,实际上未成年人比例可能未来是最高的。

年龄结构大家也能看出来,将来我们的未成年人在中国数字社会、数字中国,他们是绝对的中立军。过去我们互联网谈一些东西,特征映射到我们的未成年人,我们谈去中心化,这些原住民不具权威。第二去边界化,什么都可以扩张,孩子视野广阔。第三个叫碎片化,就是东看西看,所以他逻辑匮乏。第四拜搜化,什么事都搜一下,结果就是你不去丝毫。第五是个性化,他们老子天下第一,惟我独尊。第六是试错成本,反复试错没关系,最后就是胆大妄为。第七叫惟快不破,最后你就是心浮气躁。

我们现在的未成年人,我们数字的原住民,他有好有坏。今天我们讨论未成年人保护,我认为是我们成年人对未来的有,出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深的责任和担忧,所以我们要保护他们,不要让他们新版本走偏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之前说内卷,说未来的孩子们都是佛系生存,不加班,不买房,不消费,不结婚,不生孩子,我认为不是,那只能90后、95后阶段。包括00后、10后,再往后的原住民,我认为他们是非常具有强大的欲望,并且他们的欲望比我们这一代人要远远超乎想象的欲望。

从6月1号要正式实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认为孩子们的动力、活力,当然要打上引号。我们今天谈未成年人的教育,谈未成年人的保护,我想最后引用一者哲人的一句话,其实说到底,教育还是要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我们一方面教育孩子,我们一方面要端正自己,要保护孩子,但是从我们自己每一个家长做起,我认为很重要。再次感谢各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